您當前位置:圖趣網(Tuquu) >> 網頁設計教程 >> 交互設計 >> 瀏覽設計教程

360UXC-可用性測試非典型應用

 

可用性測試(Usability Test)作為用戶研究方法體系中,過程相對最為成熟可控,輸出最為顯性的方式之一而被廣泛使用。甚至在一個已有產品形態(tài)團隊接觸用戶研究工作初始,常以它去試水去研究雙方的合作方式,普及可用性知識,了解彼此對產品的思維角度。

然而今天要說的,并不是UT執(zhí)行細節(jié)上的思考(若對執(zhí)行方法有興趣可點擊http://ucdchina.com/topic/99)。今天想分享的,在個人實際工作中,一些非典型情況下使用可用性測試的方法后,取得意想不到結果的情況。

首先,回顧下可用性測試的特點是什么?

這個問題,研究員們應該都情不自禁背了出來:是從真實用戶那兒獲得的問題,更加真實客觀;不僅能獲得問題,還能知道問題背后用戶的思考(原因);是真實情景下獲得的問題,更加有價值(但對于普通軟件類產品,現在更多在實驗室測了)……

再想想,除去這些顯性的優(yōu)點,還有什么隱性特點?

我們不妨再回顧下UT的執(zhí)行過程:一名用戶在合適的環(huán)境下,通過主持人引導完成一系列任務操作,并(通過引導)告訴主持人自己在每個步驟/頁面上的思考和疑惑。

因此,可用性測試的另外兩個特點是:

1、結構化認知:由于主持人在場,被測會嚴格按照場景任務完成操作,覆蓋了產品主要功能下的主要路徑,并且在每步操作中,都會有人追問從而導致產生較強烈印象。使得被測在短短幾十分鐘后,對產品能有個較深刻的、結構化認知。
2、微觀層面的客觀思考:我們平時都說,可用性測試的一個優(yōu)點是數據足夠客觀,但這多是對數據收集者而言。其實對于被測自己而言,通過他人引導/追問,對自己的感性認識進行理性拆分,更是一種震撼的過程。全程就像接受了一次心理咨詢,讓自己的喜好感受層層剝開,最后產生“原來我是這樣看待問題的,是因為XX才覺得好/不好”的感受

那么,通過上述兩個特點,UT還可以在什么時候(可能)發(fā)揮出作用呢?

實踐,個人嘗試過的4個非典型場景

下述是個人嘗試過的一些非典型場景,僅供參考。

1、影響高層領導

典型問題: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,領導對自己的產品都是淺使用,但是一旦有些零散感受就開始點評一通,下達的修改意見往往不符合經理的長遠規(guī)劃,讓本就焦頭爛額的產品經理(們)更加頭痛。

邀請領導作為被測試人,是為了讓領導對產品形成結構化認知,并潛移默化的和領導互通信息

優(yōu)點

1、有助PM項目規(guī)劃:領導在認真的完成主要功能操作后,更明白產品的功能形態(tài),明白哪些地方才是體驗差異化的發(fā)力點,這對產品后期規(guī)劃簡直有莫大幫助

2、讓領導冷靜思考:這恐怕是唯一的機會,領導能夠平等的坐下來,在專門的主持人引導下,進行更為客觀的思考,真正評估一下產品細節(jié),而非上來就表揚或痛批

3、有助于PM大革新探底:在對一款產品進行大革新前,產品人員往往希望知道領導對上一代產品真實看法,和這次革新有什么底線。這些都可以通過測試獲得

風險與難點:

1、不適合現有團隊的不成熟產品:可用性測試是發(fā)現問題的,領導發(fā)現這么多不足后可能沖冠一怒。所以要么產品比較成熟,要么是新團隊推翻重做時比較適合

2、領導不愿意花費時間:領導們都忙得來去無蹤的,在引起足夠重視前可能不愿意參與。這時需要有推動力的人讓領導知曉,平時冗長而低效,動輒幾個小時的XX討論會其實弱爆了。通過一次測試,說不定就能有個客觀全面認識哦親。

2、幫產品經理理清思路

典型問題:如果你是一名交互設計師,最常抱怨的多半是產品經理思路不清晰,造成需求經常變更;或者不知道產品經理的長遠規(guī)劃,無法把握節(jié)奏;而對產品經理而言,在忙得七暈八素各種信息撲面而來時,或許自己本來就沒有總體規(guī)劃

邀請產品經理作為被測試人,目的是幫其進行信息總結和打破固有思維

優(yōu)點:

1、信息總結:產品經理們是最忙的一群人,事情過雜造成信息碎片化,對產品把握雖細但散;而在平時工作環(huán)境中,和其他忙碌的PM們討論,也多非體系化。通過一次可用性測試,讓自己安靜下來按主要功能/流程走一遍,有個重新思考和總結

2、打破固有思維:產品經理和產品接觸最久,很容易對(特別是新手問題)敏感度降低,或對產品形態(tài)有了固有思維。平時疲于應對各方看法和意見,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看了。而當被他人引導說出來的一剎那,反而比較清楚。

風險與難點:

1、很難測出問題:這點其實在測試之前明確就好。對于產品經理來講,很難測出可用性問題(特別是流程問題),主要目的還是輔助梳理思路。而且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相左的問題,也可以提前告訴研究員,你懂的(just kidding:))

3、作為頭腦風暴的主持形式

典型問題:在產品組日常討論時,往往是針對幾個主要功能點,以散點或者頁面為單位進行討論,進行點對點的頭腦風暴。由于缺乏專門的主持人,討論時部分人參與感不強,或者場面容易跑題,或者容易被一兩個強勢產品經理主導

 將UT的主持形式引入頭腦風暴,主要是引入一種討論路徑、和更客觀的主持人

優(yōu)點

1、以任務為單位的討論路徑:在產品組的討論中,缺乏嚴格按場景任務的討論路徑方式,當討論是以覆蓋面廣為目的時可以理解,否則以完整的任務為路徑討論時會更加make sense

2、更客觀的主持人和提問方式:產品組討論時多半由最有經驗的PM來主導,有時難免遇到某些產品經理過于強勢,而引入一個更客觀,有主持經驗的主持人,更能保證每個人客觀表達;此外,產品經理的討論很容易直接進入設計,通過主持人引導,先對問題本身進行討論也會更有意義

風險與難點

1、主持人能力對效果影響很大:顯然的,要對一群產品經理組織頭腦風暴,一方面要對產品熟悉不亞于產品經理,另一方面要有極強的場控能力,才能把強勢的產品經理拉得回來

4、可用性專家測試

典型問題:在定性方法中,常用的是專家評估和可用性測試。當產品經理希望獲得一些創(chuàng)意性意見(而非只是可用性問題)時,常常會寄希望于資深人員的評估。但由于日復一日進行可用性/設計相關工作,UX人員有時難免對創(chuàng)新出現疲態(tài)。

 

讓可用性專家作為被測參與測試,還是歸為專家評估,主要是激發(fā)可用性人員思考激情

優(yōu)點

1、保持可用性人員思考激情:如果你是一名UX從業(yè)人員,相信會有這樣的體會,在天天研究各種產品可用性之后。敏感度雖然高,但是表述的欲望有時反而降低,對產品評估出現疲態(tài)。畢竟在可用性人員眼里,普天之下無不是錯誤百出的產品。但如果有人和自己進行深度溝通,不斷去挖掘和總結自己說的話,則有助于保持思考的欲望。

2、完整的路徑走查方式:無論是研究員還是設計師,在經驗越多情況下,有時反而難以沉下心完全按任務路徑進行走查。而當有主持人在場的話,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,會在交流中對每個步驟的微觀層面都進行思考。

風險和難點:

1、只作為專家評估使用:畢竟是可用性專家作為被測,結果切勿作為可用性測試使用。不然很可能讓人質疑公正性。若定位成一種創(chuàng)意輸入的方式,則會在發(fā)現點的數量和質量上收獲頗豐

總結

以上是筆者對于可用性測試的形式,在一些非典型情境下使用后的心得,效果并未進行嚴格的實驗量化,權當一些跨界實驗。
總結一下,可用性測試的跨界使用,主要是對被測試者而言,通過幾十分鐘的深度交流,被灌輸信息、客觀的理清自己真實想法,并對信息進行結構化的總結。因此,但凡存在上述需求的場景,都可以嘗試使用。
需要說明的是,上述場景的執(zhí)行過程,難免遇到各種實際問題。方法有風險,嘗試需謹慎。

[教程作者:admin]
免責聲明:本站文章系圖趣網整理發(fā)布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,素材資料僅供個人學習與參考,請勿用于商業(yè)用途!
本文地址:http://likemindfilms.com/tutorial/id1808.html
交互設計原理之Fitts定律
扁平化設計與最小化設計是一回事嗎
圖趣網微信
建議反饋
×